書名: 種籽手記 作者: 李雅卿
初版日期: 1997 出版社: 遠流
心得:
《種籽手記》這本書,在我出生前兩年,就已經存在了。書裡在描述的是約十四年前種子的面貌。這本書在我家的書架待了十幾年,但在之前,我對它沒有絲毫的興趣。
因緣際會,我看了這本書。看了之後,我心中一直冒出問號,想著:「這真的是種籽嗎?」為什麼和現在差了這麼多,感覺好像是在同個地點兩間不同的學校。我忽然覺得,種籽那自主學習的理念與堅持,好像變弱了。
天氣一熱,老師有空就會帶著小孩去溪邊。天氣一冷,找林老師生一堆火取暖。
書裡的種籽,天天都在探索自然。但到了現在,這種美好的情況好像不太常發生。天氣熱時,老師不是在上課,就是在做上課前的準備,快中暑的小孩們只能期盼今天有自然或野外課,可以讓他滿足去溪邊的渴望。天氣冷時,老師們的課幾乎都排滿滿,根本沒有空閒的時間可以帶著小孩生火,大概只能打一兩局拿破崙,就得去忙了。我覺得,老師們應該不要太去弄上課的東西,應該多空一點時間來陪小孩進行一些戶外活動,如果一直去準備上課的東西,沒有常常帶小孩進行一些戶外的探索,小孩上課時反而會一直想出去玩,沒辦法專心。
從書裡,我看到的圖書館是一個寫功課,看書的地方,很安靜、很認真,是一個很自主的空間。現在的圖書館雖然有人,但人都在漫畫區,趴著、躺著、坐著…什麼姿勢都有。感覺起來就像一群沒工作、很懶,賴在漫畫店裡的宅男,給人的印象很差。圖書館應該多鼓勵大大小小的小孩們,多看些繪本,多讀點小說,讓它有圖書館該有的樣子,讓大家都在裡面讀書、寫功課。這樣會更好。
讀讀,我發了一件驚訝的事情,以前的種籽上的課全部選修,包含國語數學,現在卻沒有這種制度,可能是因為國語數學是一定的基礎,所以無法選修。這樣的自主學習,在現在的種籽大概也無法留存太久吧。
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,種籽的法庭都有一個問題:開庭的次數太多了。
雖然法庭的不能不開,但開法庭的門檻實在太低了。每次都要花費大半個中午,而且現在開法庭幾乎都是一句「對不起」可以解決的問題,那為什麼要開呢,找老師處裡不就好了嗎?
有些人會說,小孩很想聽到那句對不起。可是我覺得,不需要一而再,再而三的說:「以後不要因為這種小事而告人喔!!」。而且同樣的事物越多,越沒價值,這麼多的法庭與到對不起,會讓真正的法庭失去權威,讓真心的道歉失去意義。這樣值得嗎?我們可以用再想另一種模式來處理這種事情,但法庭實在不能天天開,這樣會讓「被告」成為件小事,反而沒效果。
書中,有個種籽很大的特點,那就是每週開一次的生活討論會。在書裡,生活討論會是最自主的一堂課,到了這堂課,你可以把一週所發生的事情、任何你想分享的事都說給大家聽。只要一打鈴,就會有小孩機哩瓜拉的訴說他這一週所發生的好事壞事。但是現在主席說完話時,下面卻安安靜靜的,鴉雀無聲。整場生活討論會除了主席與老師的說話聲以及台下的竊竊私語以外,沒有其他聲音。幾乎沒有人報告,沒有人分享心情。我覺得如果這樣,還不如不要生活討論會算了,有事直接在導師時間說就好了,這樣也可以比較避免衝堂。這樣子的生活討論會也沒有什麼意義。
總之,看了這本書我覺得很有收穫,我了解到以前的種籽小孩,和現在的種籽小孩有著怎樣的差別,我可以看到十四年前的景象,雖然和現在有點不一樣,但我覺得,兩者都是個好學校。
註:
這篇文章,我盡自己最大的裡去寫。但我是種籽的學生,所以寫的時候,我的心情難免會受到影響。而且我怕寫完之後會被譴責,說我搞不清楚狀況。但也有可能事實的確是這樣,我寫的太過火,太不厚道。
所以如果我真的沒有寫評論的實力,而寫了一篇毫無道理的文章,請不要把它放在心上,真的很抱歉。如果需要,我也會在校外教學前再補一篇。
我寫這篇文章,完全沒有惡意,我希望種籽可以像以前一樣放鬆好玩,一樣讓人可以有打從心裡的快樂感,並不是只是在說缺點。而是我寫優點的話,篇幅會太大,我也寫不完。希望種籽,可以讓人更感動、更快樂。
留言列表